奶精裡有反式脂肪酸?奶精可以吃嗎?
奶精≠反式脂肪酸
奶精其實就是一種代替牛奶的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植脂末。植脂末又稱奶精、粉末油脂,它最早被應用於咖啡伴侶裡,是在沖飲咖啡時加入的一種代替牛奶的乳油粉末,其主要成分有植物脂肪、玉米糖漿和植物蛋白等。
在說到植脂末的時候,大家就會將植脂末聯想到反式脂肪酸,甚至將植脂末與反式脂肪酸等同起來。實際上,植脂末並不等同於反式脂肪酸。
植脂末的原料中有氫化植物油。氫化植物油是由植物油經過加氫工藝制造而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氫化。植物油的氫化是通過在不飽和鍵上加氫,使得油的熔點升高從而改善食品加工性能的操作。液態植物油起酥效果並不好,但經過氫化,它在常溫下就是半固體,可以滿足工藝和口感要求,此外,氫化植物油的化學性質也比較穩定,可以延長保質期,且比動物油脂比如天然奶油成本更低,因此食品工業界應用廣泛。
如果,植物油的氫化不完全,有一些雙鍵從天然的順式結構轉化為反式結構,從而會產生一些反式脂肪。因此,由於氫化工藝,植脂末中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但植脂末本身並不是反式脂肪酸,簡單地將植脂末或者奶精直接視為反式脂肪酸是不準確的。
更重要的是,植物油不完全氫化才會產生反式脂肪,如果完全氫化就不會產生反式脂肪,而是飽和脂肪。因此,完全氫化的植物油是不含反式脂肪酸的。目前,食品工業通過改良加氫工藝也能大大降低或消除反式脂肪的產生。目前,國內外市場上的名牌或優質植脂末(咖啡伴侶)產品的標簽上都標示反式脂肪酸為零。
奶精並不是反式脂肪酸的唯一來源
媒體報導中反復強調奶精含反脂、危害健康,但奶精並不是反式脂肪酸的唯一來源,天然食物中也存在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主要來源是加工食品,如不完全氫化植物油、植物油精煉過程、高溫長時間烹飪。除了加工食品,天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也是存在的。我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顯示,從對北京、廣州兩城市居民的膳食中不同食物的反式脂肪貢獻率的調查中,天然來源的反式脂肪主要是反芻動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牛羊肉或奶雖然含有反式脂肪,依然是比較優質的食物,不應該因為其中的反式脂肪酸而因噎廢食。一味追求反式脂肪零攝取,是不現實,也是不必要的。
台灣人吃的反式脂肪酸多嗎?
奶精能不能吃?其實,大家還是擔心反式脂肪酸(TFA)會不會超標。我們究竟吃了多少反式脂肪酸呢?為避免過量攝取反式脂肪酸帶來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建議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應低於1%,(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攝取總能量的百分比)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男性和女性的TFA供能比均為0.2%,2011年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的居民的TFA供能比為0.3%。也就是說,我國居民中絕大多數人的反式脂肪攝取量低於1%的推薦標準。可見,我們大部分人吃的反式脂肪酸並沒有特別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TFA的攝取總量低於推薦標準,但從北京、廣州各年齡組TFA供能比平均值來看,低年齡組的反式脂肪攝取水平較高。3-6歲年齡組的TFA的供能比最高,達到了0.34%;TFA平均攝取量最高的是13-17歲年齡組人群,為0.61克/天。這意味著,針對部分人群,反式脂肪酸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對於反式脂肪酸也不能盲目樂觀,應引起注意,如不注意,超標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畢竟反式脂肪酸在心血管方面的危害是有共識的,所以,對於消費者而言,有意識地控制飲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是必要的。
綜合來看,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攝取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有意識的控制飲食中的反式脂肪酸還是有必要的。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也應該仔細查看食品標簽。氫化油脂在標簽配料表中常見的表述形式有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棕櫚油、氫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等。因此,消費者購買包裝食品時,若配料表中包括上述成分,要多留意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