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許多“吃辣一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麼解釋呢?這主要是人的脾胃功能弱(味道的感覺弱)了,實際是脾弱的表現。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是統調六腑的主要器官,負責飲食在體內的“轉化”,有助於“腎氣”的溫升。脾的初始狀態是借助於“元氣”(腎氣);元氣不足影響著脾的運化功能。這種現象的實質其實就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個激靈。但是老人的打激靈和小孩的打激靈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不足以用,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激靈一下;而老人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後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不讓它外洩。
有些人認為發高燒不好,實際上發高燒反而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小孩子動不動可以達到很高的熱度,因為小孩子的氣血特別足。人到成年之後,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甚至經常出現低燒的狀況,特別在下午17~19點的時候,很容易發低燒,這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很低的表現,表示腎氣已經大傷了。
有些人坐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抖腿,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毛病,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其實這也說明了這個人的腎精不足。
走在大街上我們會發現,好多年輕人已經有了白頭發,這是怎麼回事呢?中醫認為,發為腎之華。頭發是腎的外現,是腎的花朵。頭發的根在腎,如果你的頭發花白了,就說明你的腎精不足了,這時候就要補腎氣了。
有很多人到了春季手腳還是冰涼的,這主要是由於人體在冬天精氣養得不足造成的。我們知道,如果冬天腎精藏得不夠的話,供給身體生發的力量就少了,精氣到不了四肢,所以就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這時候,就需要補腎了。
睡覺愛出汗在醫學上稱為“盜汗”。中醫認為,汗為心液,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
醫學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腎虧且不及時正確地補足,極可能引發多種並發症狀。諸如:“腎虧”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中醫認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脈瘀滯、心腎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瀉與脾腎陽虛密切相關;腎虧還可以引起攝護腺肥大症(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也與“腎虧”有關。
而女性腎虧的危害也不可忽視,同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補足,也會有一系列的併發症。首先,它會讓更年期提早現身,或許還會毀壞你的“媽媽之夢”。其次,它會讓你眼瞼浮腫,黑眼圈加重,面色蒼白。而且相當的怕冷。除此之外,你還會因此而失眠,渾身燥熱,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甚至血壓上升。
此外,人們的聽覺靈敏度、呼吸、頭發生長、唾液的生成也與腎密切相關。因為腎在中醫裡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器官,它包含了人體的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出現腎虧腎虧後,必然會影響到身體這幾大主要系統的功能。
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一些消炎鎮痛藥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腎損害。
臨床發現會“傷腎”的中草藥有:雷公藤、關木通、牽牛子、蒼耳子、罌粟殼、生草烏、使君子、青木香、廣防己等。其中雷公藤導致的腎損害最大,其次是關木通。
軟飲料和運動飲料的過度攝取會間接損傷腎,人體內的酸鹼度為7.2,這些飲料普遍為高度酸性,飲用後體內酸鹼度明顯改變。
面包和糕點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溴酸鉀,吃起來口感松軟,但過量食用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血液及腎臟。
現代人聚餐機會增多,常會吃下過量的“美味”,這些廢物大多經過腎臟排出,飲食無度無疑會增加腎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