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刺激腳心:中醫認為,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按摩腳心對大腦皮層能夠產生良性刺激,調節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對治療性神經衰弱有良好的作用。方法是:兩手對掌搓熱後,以左手擦右腳心,以右手擦左腳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0下。
3、自我按摩腰部: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早晚各一次,每次約200下。這些運動可以健運命門,補腎納氣。
1、鹿茸:甘、咸,溫。歸腎、肝經。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治虛勞羸瘦,精神倦乏,眩暈,耳聾,目暗,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子宮虛冷,崩漏,帶下。
2、芝麻: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虧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3、粟米:又稱谷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4、豇豆: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虧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虧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虧遺精。”
5、牛骨髓: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虧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6、狗肉:性溫,味咸,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還能溫腎助陽,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功。”《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固腎氣。”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下元虛者,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7、羊骨: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虧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虧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8、豬腎: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虧”。《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虧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虧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9、淡菜: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雲:“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虧有熱。”所以,凡腎虧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1、腎虧腰痛多表現為腰痛綿綿、酸軟不止,喜按喜揉,伴腿膝乏力,遇勞更甚,常反復發作。如偏腎陽虛者,則伴有面色發白,手足不濕,舌質淡,脈沉細;腎陰偏虛者,則伴有心煩失眠、口燥咽幹、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質紅,脈細數。腎虧腰痛采用飲食調理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2、杜仲腰花:取杜仲、川斷各15克,豬腰子1對,白酒25毫升,蔥、味精、醬油、大蒜、薑、鹽、白糖各適量。制法:先將豬腰洗凈切成腰花放碗內,加白糖、鹽、酒;另將杜仲、川斷煎取濃汁後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燒熱鍋,倒入腰花速炒熟,然後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每日1次。
3、茴香燉煮腎:取小茴香20克,豬腰1對,蔥、薑、鹽、酒各適量。制法:先將豬腰(即豬腎)洗凈後,在凹處剖一口子,將茴香、鹽裝入豬腰剖口內。用白線縫合剖口後,放入鍋內,加蔥、薑、酒、清水適量,用文火燉熟後食用。此法適用於偏腎陽虛的腎虧腰痛。
4、杞地山藥粥:取生地黃20克,山藥、杞果各50克,大米100克。制法:將生地黃切碎,山藥搗碎,和杞果、大米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每日1次。此法適用於偏腎陰虛的腎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