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無能’
‘性無能’是對‘勃起性功能障礙’者最嚴厲的指控。因為無法有理想的兩性活動,因而將陰莖的勃起障礙擴大詮釋評價一個人的作為,並將人輕易的分化貶低成一個特定族群,這個‘性無能’的名字,展現出一個強烈的社會負面評價。這個命名之所以可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心理壓力,當然與男人的自我身體認同有很大的關系。在很多舊價值觀的觀念裡,男性,先天的生理構造就是傾向主動出擊,在古代的性觀念中,孩子生得愈多,代表男人的性能力愈強,家運愈旺盛,社會地位愈高。而且男人性能力愈強,也似乎愈能把心愛的女人留在身邊。於是,男人的性能力與權力、地位、自尊等價值觀產生連結,每個男人心中各有一把尺來檢視性能力。也因此,男人的性能力就間接反映一個人的整體能力。‘性無能’一詞,可謂充分說明刻劃出臺灣社會對男性身體的意識與自我控制、要求。
(2)‘不舉’
‘舉’在字面上指的是‘抬起、整個的、行為、動作、興起、發動、生育的’意思,偏重於描述一個生理現象。但是,從‘不’字的使用,是否定的意思,我們還是可以看的出社會以能勃起作為一個標準現象。相對於正常勃起的就是‘不舉’。
(3)‘陽痿’
‘陽痿’我們在褪去的雙人性身體觀的部份已經稍做過說明了。‘痿’意味著喪失功能、退化。‘陽痿’間接代表著男性特征、氣概的喪失,如果男人有陽痿的情形,在某種程度上會給人聯想成男性特征、氣概的喪失。所以,陽痿在這個名字上就賦予了大量的社會意涵。
所以,總結上述的別名我們可以印證觀察到疾病的別名所展現出的社會意涵,在這個社會脈絡下,男性身體觀的性意識與性身體的自我管理之價值觀,便透過疾病名字不斷的強化。名字固然是文化脈絡下所產生的語言,但是名字的大量使用也漸漸的鞏固了這個既有的性身體價值觀,使得男性在面對自己的性表現時,更要將這種復雜的地位、權力意涵納入他的自我管理意識中,來維持自己的某種自我期待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