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食肝有科學依據嗎?
春不食肝有科學依據嗎?
春不食肝,最早是中醫的說法,因為春天人的肝氣很旺,而中醫有以臟補臟的說法,吃動物肝臟,可能會讓人的肝氣更亢盛,也就出現老百姓說的肝火旺,即沒事老愛發火。專家認為,從營養的角度看,春不食肝也有一定的道理。
春天是肝膽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動物肝臟裡的蛋白質、膽固醇和礦物質(如銅)等含量也相對較高,所以肝膽不好以及有心血管問題的人,春天要注意少吃或不吃動物肝臟。另外也有說法認為,春天動物體內激素水平上升,動物肝臟裡容易蓄積激素,多吃對健康也不利。
當然,春不食肝並不僅僅指不能吃動物肝臟,而且還指要在飲食上養護肝臟,要少食、少咸,少油膩,多飲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這三多三少都是為了保證氣血循環,從而達到養護肝臟,降肝火的作用,也是心腦血管患者的飲食法則。
春天還要多吃一些護肝健脾食物。唐代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此,春天要少吃味酸的食物,比如山楂等,同時多選甘平的食物,比如蔬果類的南瓜、扁豆、馬蹄(又稱荸薺)這三樣;而魚、肉類的鯽魚、鱸魚、雞肉等,也都非常有利於護肝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