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生活方式:戒煙、控制體重、限制鹽的攝取。水腫明顯時應限制每日飲水量。腎功能受損時,建議優質低蛋白、高鈣低磷飲食。
積極治療基礎病:對於原發性腎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腎臟病,必要時應遵醫囑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繼發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腎臟損害,首先應積極控制原發病,控制血糖、血壓。
嚴格控制高血壓:持續、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降壓達標是逆轉或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選具有腎臟保護和減少尿蛋白作用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降壓。有效降低蛋白尿,糾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針對併發症進行對症治療。
調暢情志。慢性腎病的治療過程中,也要強調調暢情志,愉悅身心,積極配合治療,這樣就能更好地協助藥物治療使疾病更好更快地康復。
急性腎小球腎炎和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急性發作常常與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及皮膚等感染相關。因此,當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時應檢查尿常規。
早期常常出現疲勞,乏力,腰痛,眼瞼、顏面、踝關節浮腫,尿中泡沫增多,尿色異常。因此,出現這些症狀時,應到醫院檢查尿常規。
早期尿毒症患者經常出現食慾減退、惡心、皮膚瘙癢等表現。因此,有這些症狀,特別是合並高血壓、貧血的患者一定要檢查腎臟功能。
中度以上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並貧血,出現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貧血的患者如除外血液系統疾病,應注意是否存在慢性腎功能不全。
1/3的腎小球腎炎患者會出現血壓升高,表現為頭痛、記憶力減退、睡眠不佳症狀等。因上述症狀就醫、並且發現血壓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檢查尿常規,特別是年輕患者。
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可能僅僅表現為夜間排尿次數和尿量的增多。健康人如果睡前沒有大量飲水,夜間睡眠後應不排尿或僅排尿1次,如果經常夜間排尿2次以上,應到醫院檢查尿常規和腎臟功能。
出現小便泡沫多,長久不消失;尿變色,如果尿呈濃茶色、洗肉水樣、醬油色或渾濁如淘米水時;尿量過多或過少;年輕人夜尿增加;水腫等情況,往往是早期腎病征兆,應及時就醫。
喉部、扁桃腺等發生鏈球菌感染時,需立即根治吃抗生素要徹底,不可中途而廢,否則鏈球菌容易感染而引起腎臟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暴飲暴食有害腎臟健康,人體吃下大量的食物(動植物性蛋白質),最後的代謝生物(廢物)--尿酸及尿素氮等等皆需由腎臟負擔排除,故食物過量(暴飲、暴食)將增加腎臟的負擔。
未經醫師處方、亂服成藥、有礙腎臟功能,很多人有病時經常自作主張購買成藥(抗生素),服用抗生素過量時會妨礙腎臟的功能,尤其利尿劑更不可私自服用。
1、從血液流變學角度進行的研究可以證明,腎病患者有血漿粘度、全血粘度、纖維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性明顯增加的現象,而這些現象是導致腎細胞缺血或壞死的重要原因。
2、感染是腎病的誘因之一,咽炎、扁桃體炎等感染都會引發腎病,感冒則是引發、加重腎病最常見的一種感染。
3、惡劣的外在環境因素如風寒,潮濕等都會造成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降低。
4、勞累過度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長期下去會引發腎病。
5、長期憋尿不僅容易引起膀胱損傷,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還極易造成細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輸尿管和腎臟,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造成腎臟感染,從而引發尿路感染、腎病甚至尿毒症。
1、尿常規:尿常規是對泌尿系統有無病變、病變性質及程度的最簡便的檢查。
2、腎功能檢查:可測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由此可計算內生肌酐清除率(CCr),CCr能較早地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程度。在多數成人中,當CCr下降50%左右時,血清肌酐才會開始升高。
3、B超檢查:可以了解腎臟大小、形態、有無結石、腫瘤、囊腫、腎盂積水、尿路梗阻、先天畸形等病變。
4、尿紅細胞形態檢查:如果發現尿異形紅細胞>80%,應考慮血尿來自於腎小球。
5、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 <0.15克/24小時。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增多,可反映腎小球或腎小管病變程度。
6、腎臟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CT和MRI.能查出普通X線不能檢查出的細小鈣化、結石,還可以輔助診斷腎腫瘤、腎結核、腎囊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