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尿液檢查
在急性和慢性尿路梗阻時,尿中均可出現紅細胞和白細胞,一般無蛋白尿或有輕度蛋白尿,尿蛋白質<1.5g/24h,尿培養可以發現有無感染。
1.2、血液檢查
血氣分析確定酸鹼度和測定血氯,鉀,鈉,以明確慢性梗阻中可出現的4種類型腎小管性酸中毒,血和尿中的尿素氮,肌酐測定可見不成比例地升高(正常約10∶1),因在梗阻性腎臟病中尿在小管腔內流率減慢,尿素重吸收增加。
1.3、X線檢查
腹部平片和X線體層攝片乃常規早期檢查方法,兩側腎臟大小差別>2cm或鈣化陰影,均提示梗阻性腎臟病可能,慢性腎衰患者其腎臟正常大小者亦提示此可能性,體層攝片能更好地顯示腎臟輪廓及其大小,並發現更小鈣化點。
1.4、靜脈腎盂造影(IVP)
常為梗阻性腎臟病中優先選擇的檢查方法,能正確顯示腎臟,腎盞,腎盂,輸尿管以及大致反映腎功能,造影劑為高張水溶碘化鹽,靜脈註射後迅速由腎小球濾過,不經小管重吸收,水和鈉重吸收後在小管腔內濃縮,顯示密度均勻的腎陰影,註射後2min即在腎盞顯影,腎功能減退者顯影不佳,顯影延遲,較長時間後逐漸顯影。
1.5、核位素腎圖檢查
能了解兩側腎有無梗阻及梗阻程度,以及分腎功能,有助於治療方案的選擇,但不能明確梗阻的原因和部位。
2.1、尿量變化
少尿、無尿或多尿。多由雙側性完全性梗阻引起,下腹及腰部疼痛並有急性腎衰表現。部分梗阻時則可引起多尿。間歇性梗阻則可反復出現少尿或無尿,緊接著出現明顯多尿。
2.2、膀胱症狀
排尿遲疑,尿流細,力弱,終末點滴,尿頻,夜尿,尿痛,尿瀦留,為下尿路梗阻症狀。發生在尿道狹窄,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攝護腺或膀胱腫瘤侵及膀胱頸。
2.3、疼痛
疼痛可為尿路梗阻突出症狀,嚴重者呈腎絞痛,疼痛程度急劇,向外陰和腹股溝放射。患者伴有腸麻痹,狀如急腹症。單側性梗阻位在輸尿管-腎盂連接點,或輸尿管可無痛,或腰部鈍痛發生在進水和應用利尿藥。排尿時出現腰部、脅腹部疼痛為膀胱-輸尿管反流現象。
3.1、慢性腎衰
慢性緩慢進行的雙側性梗阻可首先以慢性腎衰表現,乏力,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水腫。以往無腎臟病病史,尿檢又無明顯異常的尿毒症患者應考慮慢性尿路梗阻病因。患急性或慢性腎衰者出現肉眼血尿應考慮腫瘤,結石或血塊引起尿路梗阻所致。
3.2、腎小管功能缺陷
由於尿路梗阻時發生的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水和鈉在小管內重吸收減少,引起多尿,失水,失鹽,腎性尿崩症表現,口渴,多飲。
3.3、尿路感染
對難治、反復發生尿路感染者,應考慮有否尿路梗阻或其解剖結構異常。對男性尿路感染患者更應疑及尿路梗阻。位在膀胱以下的梗阻,最易發生菌尿,膀胱內瀦留尿有利於細菌繁殖,有尿瀦留擴張的膀胱,對細菌免疫抵抗能力減弱。
3.4、高血壓
急性或慢性高血壓,單側性或雙側性腎盂積水可伴有高血壓。在雙側性腎盂積水中,水鈉瀦留,高血壓為容量依賴性。
梗阻性腎臟病指尿路尿液流通障礙,產生後向壓力,影響腎實質的正常生理而導致的腎臟病變。梗阻程度有完全性和部分性;范圍有雙側性和單側性;時間有急性突然發生和緩慢漸進性發生;部位有上尿路和下尿路;上尿路在輸尿管-膀胱連接點以上(輸尿管,腎盂,輸尿管-腎盂連接處);下尿路位於輸尿管-膀胱連接點以下(尿道,膀胱頸,膀胱-輸尿管連接處)。
腎臟受到的影響與梗阻程度和時間有關,早期去除梗阻可使病變消失,晚期則使腎功能永久性喪失而不能逆轉。
1、結石(30%):
結石為腔內梗阻最常見原因,可發生在輸尿管任何一處但以三處自然轉折或狹窄處最多,也可在腎內的小管腔內。腎內結石多由許多代謝障礙疾病引起,常見於尿酸結晶或服用可溶性較差的磺胺藥等。
2、膀胱功能障礙(15%):
膀胱功能障礙導致尿路梗阻的原因大多為神經病源性,可因先天性肌肉發育不全或脊髓功能障礙等引起。後天性常見於糖尿病、腦血管病變、多發性硬化症或巴金森病。
3、尿路以外造成梗阻(15%):
尿路以外造成梗阻常因生殖系統、肋腸系統,以及血管或後腹膜其他病變引起。攝護腺肥大或腫瘤常是男性發病的原因。女性則很多因子宮、卵巢等病變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