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濫用鎮痛藥
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一些消炎鎮痛藥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腎損害。
1.2、過度喝飲料
軟飲料和運動飲料的過度攝取會間接損傷腎,人體內的酸鹼度為7.2,這些飲料普遍為高度酸性,飲用後體內酸鹼度明顯改變。
1.3、吃過於松軟的面包
面包和糕點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溴酸鉀,吃起來口感松軟,但過量食用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血液及腎臟。
1.4、暴飲暴食
現代人聚餐機會增多,常會吃下過量的“美味”,這些廢物大多經過腎臟排出,飲食無度無疑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1.5、飲水過少
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臨床常見的腎結石、腎積水等都和長時間不喝水密切相關。
1.6、久居濕地
或冒雨涉水,水濕之氣內侵,或平素飲食不節,濕蘊於中,脾失健運,濕邪鬱久化熱,而成濕熱。勞倦過度,損傷脾氣,加上飲食失調,造成脾氣虧損,累及腎氣,水濕內生,鬱而化熱,釀成濕熱。
由於體內濕熱淤積,所以身體中表現為油光滿面,同時嘴巴也會發苦,舌苔則是表現為黃膩,脈象則是屬於滑數。身體的外在體型則是表現為偏胖或者是偏瘦;
臉部的皮膚暗沉、發黃,同時也是比較油膩的;嘴唇顏色比較紅,但是牙齒更加的黃,牙齦也是發紅;嘴巴發幹,同時也會出現口臭的情況,身體中汗味、體味比較重;
男性的陰囊表現的比較潮濕,而女性則會出現白帶增多的情況,並且白帶的顏色發黃,甚至還容易出現外陰瘙癢;
舌頭發紅,舌苔發黃,舌質也是紅色的;性格也會變得更加的暴躁,更加容易被激怒。
3.1、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2、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3.3、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1、薏米生
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適用於脾虛洩瀉、水腫及風濕人士。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
2、芡實
芡實性平和,藥味甘澀。芡實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濕、滋養強壯的作用,它與蓮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斂鎮靜的作用比蓮子強,適用於慢性洩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
3、山藥
山藥是比較常見的養生佳品,雖然對於去濕氣沒有直接的效果,但是可以幫助健脾補腎,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濕氣排出。
4、薑
薑也是祛濕良品,平常做菜肴可以適當加些薑蓉薑片調味,也可以做子薑為主食材的菜肴(薑爆鴨、子薑炒肉片、子薑燉牛肉等),常水中作業的人群則建議常喝甜酒薑湯。紫薑的祛濕效果最好,建議食用紫薑。
1、砂仁粥
材料:粳米100克,砂仁3克。砂仁研末備用。粳米淘凈,放入砂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至粥爛粥稠,放入砂仁末,再煮1-2沸即成。
功效:具有暖脾胃,化濕行氣消脹的功效。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或伴有大便溏稀,或者腹脹、惡心慾嘔、口中粘膩或者妊娠嘔吐的人群服用。
2、豆蔻砂仁荷葉飲
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葉1/2張。將荷葉洗凈,切碎,與洗凈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20分鐘,藥汁當茶飲用。
功效:具有消食寬脹,行氣和胃的功效。尤其適用於痰濕體質人群,脂肪肝、高脂血症伴有腹脹、大便粘膩等不適的人群服用。
3、砂仁茶
砂仁1.5克。將砂仁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頻頻飲用,可連續沖泡3-5次。
功效:有健脾行氣消脹的功效。尤其適用腹脹、胃脘脹悶伴有食慾不佳或不思飲食的人群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