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病史及體格檢查能初步作出判斷。平臥與站立位的超音波和靜脈尿路造影(IVU)能基本明確診斷。診斷的標準是站立位時腎臟下移超過一個椎體即可診斷。IVU除能確定腎下垂程度外,同時可顯示:輸尿管有無扭曲;有無腎積水及結石;腎臟有無旋轉和本身旋轉不良;腎盂排空延遲現象。
腎下垂需與異位腎、腎下極腫瘤、腎上方腫瘤將腎臟向下推移及後腹膜腫物進行鑒別。異位腎表現為腎固定於下腹部或盆腔,平臥後不能上移等特點。與其他疾病的鑒別可借助於超音波、IVU、CT檢查,一般鑒別並無困難。
腎臟局部症狀:常為腰部鈍痛或牽扯痛,其症狀的出現與體位和活動有關,平臥後症狀減輕或消失。久站或過多活動後症狀再發。當腎蒂血管發生扭曲時,會出現Dietl危象,即腎絞痛,向輸尿管放射,伴有惡心、嘔吐、蒼白、虛脫、脈速等症狀;繼發結石時可有典型的上尿路結石的臨床表現;繼發感染時出現發熱、尿頻、尿急、血尿等。
消化系統症狀:原因系腹膜後交感神經叢受刺激所致的反射性症狀,包括腹脹、暖氣、消化不良、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症狀。
神經精神症狀:此類患者多伴有神經官能症症狀,如失眠、乏力、頭暈心悸等。
體檢:腎區雙合診能捫及隨呼吸而上下活動的腎臟,同時比較臥位與站位時腎臟的位置,可作出初步的判斷。
3.1、非手術治療
診斷腎下垂後,不論程度如何,均宜先行非手術治療腎下垂,尤其是僅有臨床症狀而無併發症時。非手術治療包括高熱卡飲食,增加腎周脂肪;多臥床休息,臥床時大腿抬高;加強鍛煉,增加腎周脂肪;多臥床休息,臥床時大腿抬高;加強鍛煉,增加腹壁張力;腹部按摩,消除感染病灶;使用各種類型的腹帶及腎托。
3.2、硬化劑註射治療
治療腎下垂常見的方法有幾種?腎周脂肪囊內註射硬化劑後,產生化學性、無菌性炎症,腎臟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固定。常用藥物有奎寧明膠、醋酸酚、自體血液等。適應證是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凡患側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迷走血管或纖維束帶壓迫輸尿管等機械性梗阻為其禁忌證。註射後低頭臥位1周及平臥1周後可起床活動。失敗腎下垂患者可重復註射1次。
3.3、腎下垂固定術治療
是切開腎包膜並沿外側緣剝離,然後經過皮膚、脂肪及腹部的肌腱縫5~6針於包膜邊緣和腎實質上。另外一個簡單有效的腎下垂固定術是將縫線經過腎包膜,到達腎實質,上極固定於第12肋上,下極固定於腰肌上,該手術不損傷腎臟及其包膜。將腎周筋膜與腰肌縫合起來,形成一個脂肪與筋膜“吊籃”,將腎臟固定。腎下垂固定術,由於創傷小、術後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被臨床廣泛應用。
腎臟缺乏起到固定作用的韌帶和周圍組織,是內臟下垂最為多見的器官。腎下垂多見於瘦長體形女性。因為腎窩較淺而寬,腎周組織缺乏脂肪,腹壁肌肉薄弱松弛,或腹壓不足,不能支持腎臟,迅速消瘦使腎周脂肪突然減少,或懷孕分娩後腹壓突然降低,容易引起腎下垂。其他如便秘、慢性咳嗽也可促進腎下垂的發生。少數病人雙腎同時下垂。
由於腎下垂可牽拉腎血管,引起血管的扭曲,腎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腎充血、腫脹,以致出現少尿、蛋白尿、血尿等。腎臟下移後引起輸尿管扭曲、成角,導致腎積水,並可繼發感染和結石。腎臟位置突然下降可刺激腹膜後神經叢,反射性引起消化道症狀並伴有腎區的牽扯痛。腎下垂亦可為全身內臟下垂的一部分。
1、飲食營養
身體瘦弱,機體脂肪組織減少是導致腎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應加強營養,多吃動物類高脂肪食物,增加體重。胃腸功能不良時,可適當調理脾胃,使用幫助消化的藥物。
2、體育鍛煉
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可長跑、散步、打太極拳等。尤其要注意腹肌鍛煉,如俯臥撐、單杠、雙杠等。
3、調節精神
腎下垂患者一般患病時間較長,容易產生憂鬱、恐懼等不良情緒,這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均不利。應根據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有針對性進行說服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耐心。
4、勞逸結合
過於安逸,腹肌缺乏鍛煉,不利於腎臟的固定;過於勞累,身體脂肪消耗過多,也不利於腎臟的固定。因此,應勞逸結合,不可過勞、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