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是許多醫學領域不斷重視的一個焦點,在許多治療領域,特別是預防性心臟科應用較好,目前在泌尿外科也開始引起重視。
1、危險因素
關於攝護腺肥大症的危險因素已有許多報道,但結論很不一致。首先年齡因素與攝護腺肥大症發生密切相關。這在前面已經介紹了,但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可能影響攝護腺肥大症的發生。這些因素如:吸煙、遺傳、飲食、肥胖、飲酒、性生活、社會經濟地位、高血壓、精神病等。雖然對這些因素有許多的研究,但它們與攝護腺肥大症發生的關系仍未確定。比如吸煙,煙草中的尼古丁可提高人的睪酮水平,似乎吸煙可增加攝護腺肥大症發生的危險性,輕度吸煙(1包/d)不易伴發中重度下尿路症狀;中度嗜煙者(1~1.4包/d),與攝護腺肥大症無明顯相關,重度嗜煙(>1.5包/d),發生下尿路症狀的機會增多,有報道吸煙者進行攝護腺切除手術的機會少於非吸煙者,但亦有認為這是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阻止了手術。大量飲酒可以降低血清睪酮水平,減少睪酮的產生和增加的清除,肝功能不全也可使血清睪酮和雙清高酮下降。國外屍檢表明,肝硬化伴發攝護腺肥大症率低於無肝硬化者,由於國外肝硬化最常見的病因是酒精中毒,所以其發病率低是肝硬化和酒精中毒雙重影響的結果。另有報道,高血壓患者和服用蘿芙木高血壓藥物者,攝護腺肥大症發病和手術率較高。
有研究表明攝護腺肥大症有遺傳傾向,最新研究表明,同卵雙生同時發生攝護腺肥大症的可能性(14.7%)明顯高於異卵雙生,同時發生攝護腺肥大症的可能性(4.5%);另一項研究表明中重度下尿路症狀的發生量有一定的家庭傾向。猶太人攝護腺肥大症發病率高於非猶太人,黑人高於白人,另有報道有攝護腺肥大症家族史,攝護腺的症狀比無家族史嚴重。這些結果均表明攝護腺肥大症可能和遺傳有關,其他有泌尿系感染史,pH值≥6.0,糖尿病、性生活強度、輸精管結紮、低身體品質指數、文化教育程度等被認為是可能的危險因素,但尚存在爭論。
2、預防策略
(1)普查策略:全社會普查對於攝護腺肥大症症狀的預防是有益的,可加強對社區居民的衛生宣傳和教育,增加群眾自我檢查,早期發現疾病和就診意識。同時提高社區醫務人員診治水平,正確指導社區群眾自我防病,轉送有關病人至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並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進行相關檢查。
(2)危險因素的避免:既然有許多危險因素可影響攝護腺肥大症的發生,那麼避免危險因素即成為預防攝護腺肥大症的相應策略。但如年輕、遺傳,這些明確的危險因素是不能避免的。而我們可以避免潛在危險因素,例如,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重視心理平衡,開展健康教育,倡導自我保健等。
(3)化學性預防:由於攝護腺肥大症從發生到發展要很長的時間,因此,為化學性預防攝護腺肥大症的發生提供了可能,保列治是一種抑制睪酮轉化為在攝護腺內具有活性的雙氫睪酮(DHT)藥物,故在理論上保列治可以影響睪酮對攝護腺細胞的促生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