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在情緒低落、壓力大時就想不停進食的經驗。這種情況被稱為情緒飲食,是一種將飲食與情緒狀態聯繫在一起的行為。
為什麼有壓力、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 一、情緒飲食的心理機制: 1.腦神經傳遞物質: 壓力和情緒變化會影響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尤其是多巴胺和血清素,這些物質與情緒和食慾調節有關。 2.慰藉效應: 飲食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帶來瞬時的愉悅感,使人在情緒低谷時尋找慰藉。 3.習慣與記憶: 長期以來,我們可能形成了在特定情緒下進食的習慣,這成為一種記憶,當情緒再次出現時,我們傾向於回到這種進食行為。 二、為何壓力會引發進食慾望? 1.激素變化: 壓力會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水平升高,這可能影響食慾調節的腦區域。 2.能量平衡: 有研究表明,一些人在面臨壓力時會有更強烈的進食慾望,這可能是為了應對壓力增加的能量需求。 3.心理慰藉: 進食在心理上具有慰藉效應,能夠短暫地轉移注意力,減輕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 三、應對情緒飲食的方法: 1.意識覺察: 學會意識覺察自己的飲食行為,辨識是否是情緒驅使的。 2.尋找替代方式: 培養其他應對壓力的方法,如運動、冥想、閱讀等,取代以飲食作為情緒調節的手段。 3.建立健康習慣: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助於減輕壓力並提升心理健康。 理解情緒飲食的心理機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第一步。通過意識覺察、尋找替代方式和建立健康習慣,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在壓力和情緒低谷時的進食慾望,實現身心健康的平衡。 參考來源: Adam, T.C., & Epel, E.S. (2007). Stress, eating and the reward system. Physiology & Behavior, 91(4), 449-458. Macht, M. (2008). How emotions affect eating: a five-way model. Appetite, 50(1), 1-11.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