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多數在先驅症狀12-24小時後開始出現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無尿。一般持續2-4周。
1.2、可有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呃逆、頭昏、頭痛、煩躁不安、貧血、出血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1.3、代謝產物的蓄積: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現代謝性酸中毒。
2、急性腎衰竭臨床表現之多尿期
少尿期後尿量逐漸增加,當每日尿量超過500ml時,即進入多尿期。此後,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達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雖增多,但腎臟清除率仍低,體內代謝產物的蓄積仍存在。約4-5天後,血尿素氮、肌酐等隨尿量增多而逐漸下降,尿毒症症狀也隨之好轉。
3、急性腎衰竭臨床表現之康復期
尿量逐漸恢復正常,3-12個月腎功能逐漸復原,大部分患者腎功能可恢復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數患者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4、急性腎衰竭的治療
4.1、積極控制原發病因
去除加重性神算生的可逆因素。首先出現了急性腎損傷我們要及時糾正可逆的病因,如果是各種外傷嚴重、心力衰竭、急性失血等都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包括擴容,糾正患者的血容量不足、休克、控制傳染等等,應該第一時間進行控制,防止病情惡化。
4.2、控制感染
如果患者出現了感染的現象,應該及時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可以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對腎無毒性或毒性低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
4.3、血液凈化治療
血液凈化在急性腎衰竭的救治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一個作用,常用模式有血液透析、血液濾過和腹膜透析三大基本類型。對糾正氮質血症、心力衰竭、嚴重酸中毒及腦病等症狀均有較好的效果,近年來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應用,是其死亡率大大下降。
1、腎前性腎衰竭
常見的原因包括:嘔吐、腹瀉和胃腸減壓等胃腸道液體的大量丟失、大面積燒傷、手術或創傷出血等引起的絕對血容量不足。休克、低蛋白血症、嚴重心律失常、心臟壓塞和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相對血容量不足。
2、腎實質性腎衰竭
占ARF的35%~40%,亦稱為腎性腎衰竭,指由各種腎實質病變所致的ARF。其病和發病機制各不相同。ATN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解釋有:腎小動脈收縮,腎小管液體反流,腎小管阻塞,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
3、腎後性腎衰竭
占ARF的5%。腎盂內壓驟升,近曲小管尿流停滯,腎小球囊內壓升高,GFR降低,而瀦留於下腎單位的尿素等物質被再吸收。常見原因有:先天性輸尿管-腎盂連接部阻塞、先天性輸尿管、膀胱阻塞、輸尿管囊腫、結石、血塊、後尿道瓣膜、尿道囊腫、尿道損傷和異物、尿道或尿道口狹窄。
1、少尿期要限制入液量
防止體液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和稀釋性低鈉血症。食物中含水量(包括米飯及饅頭)及其氧化所生的水亦應加以計算。在計算好入液量的情況下,可適當進食各種新鮮水果或菜汁以供給維它命C等維它命和無機鹽。
2、高生物價低蛋白質飲食
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在少尿期,每日應供給15~20克高生物價低蛋白飲食,這樣既照顧了病人腎功能不全時的排洩能力,又酌量維持病人營養需要。
3、供給患者足夠的熱量
熱量供給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為主,可多用水果,配以麥淀粉面條、麥片、餅幹或其他麥淀粉點心,加少量米湯或稀粥。
4、要注意鈉和鉀攝取量
因為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時常有水腫,易發生高鉀血症,因此應根據不同水腫程度、排尿量情況及血鈉測定結果,分別采用少鹽、無鹽或少鈉飲食。若血鉀升高,酌量減少飲食中鉀的供給量,以免因外源性鉀增多而加重高鉀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