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會失戀?因為你是一個生活在普通社會中的普通人。
《愛———挫折的詩意》一書的作者Sendra·M·Lam女士曾經通過互聯網對女性失戀經歷進行過一次跨民族的開放式問卷調查,為了避免把小孩兒過家家也計算在內,她把統計的起止年齡定在了17-35歲。該調查一共獲得了1900餘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西方女性在17-35歲之間平均失戀3.62次,東方女性1.71次。其中女性失戀經歷最少的國家是印度,14份問卷中只有1人有過失戀經歷。別忙著羨慕,在印度呆過幾天你就知道好萊塢的愛情電影統統撒了謊,人家那兒種姓森嚴,至今不時興自由戀愛!
失戀了?幾次?一次說明差得遠,二次屬於正合適,三次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四次以上也就該換個問題了———為什麼失戀的總是我?答案特簡單,因為矯情唄!失戀四次還沒學會既來之則安之,這不是矯情是什麼?
愛情為何如此脆弱?
馬斯洛老先生之所以成為現代心理學鼻祖之一,就是因為他在1968年成功地排列出了人類需求層次生理→安全→愛→尊重→自我實現。這5個層次從低級到高級排列,越低級的需求越強有力,越高級的需求越稀缺。現在看到愛情在人類需求中的尷尬位置了嗎?論必要性它比不上生理和安全,論稀缺性它又不如尊重和自我實現,不上不下,既非必不可少也非宏偉遠大。
所以在《好想好想談戀愛》中,餓急了眼的毛納瘋搶詩人那塊干面包並不是愛情的墮落,純屬生理需要大於愛情需要的正常反應。
本文來自犀利士每日錠論壇,由網友發佈,本站僅引用以提供參考,不代表本站贊同文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