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少尿期
尿量減少致使發生高鉀血症、水中毒(浮腫嚴重、血壓升高、肺水腫或腦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症狀。高鉀血症及水中毒為主要死因。
1.2、多尿期
腎小管上皮細胞再生修復後尿量漸增多,使血鉀、血鈉下降,持續多尿患者可死於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1.3、恢復期
多尿期後尿量減至正常,血Bun、肌酐(Scr)及電解質均恢復正常水平,但腎小管功能及結構恢復正常尚需3~6個月。未能恢復者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非少尿型雖尿量不少,但血Bun,Scr逐日升高並出現中毒症狀,因腎損傷輕,故預後良好。
2、腎前性急性腎功能衰竭病因
腎前性急性腎功能衰竭是由於腎臟血液灌流量急劇減少所致,常見於休克的早期。此時,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和血壓降低除直接導致腎血流量減少外,還可通過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使腎臟小動脈強烈收縮,從而進一步降低腎臟血液灌流量和有效濾過壓。故GFR顯著減少。同時,繼發性醛固酮和ADH分泌增多,又可增強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鈉、水的重吸收,因而尿量顯著減少,尿鈉含量低於20mmol(mEq)/L,尿比重較高。GFR的急劇減少,還可引起高鉀血症和酸鹼平衡紊亂。
由於腎前性急性腎功能衰竭時尚無腎實質的器質性損害,故當血容量、血壓及心輸出量因及時的治療而恢復正常時,腎臟泌尿功能也隨即恢復正常。因此,一般認為這是一種功能性急性腎功能衰竭,但若腎缺血持續過久就會引起腎臟器質性損害,從而導致腎性急性腎功能衰竭。
3、急性腎功能衰竭應該做哪些檢查
3.1、血液檢查
有輕、中度貧血。血肌酐和尿素氮進行性上升,如合並高分解代謝及橫紋肌溶解引起者上升速度較快,可出現高鉀血症(大於5.5mmol/l)。血鈉濃度正常或偏低,可有血鈣降低、血磷升高。
3.2、影像學檢查
以B型超聲檢查最為常用,急性腎衰竭時腎體積常增大、腎皮質可增厚,而慢性腎衰竭時腎體積常縮小、腎皮質變薄。此外超聲檢查還有助於鑒別是否存在腎後性梗阻,上尿道梗阻時可見雙側輸尿管上段擴張或雙側腎盂積水,下尿路梗阻時可見膀胱尿瀦留。腹部X線平片、靜脈或逆行腎盂造影、CT或磁共振成像等通常有助於尋找可疑尿路梗阻的確切原因。
3.3、腎活檢
是重要的診斷手段,對臨床表現典型的ATN患者一般無需做腎活檢。對於臨床表現符合ATN,但少尿期超過2周或病因不明,且腎功能3-6周仍不能恢復者,臨床考慮存在其他導致急性腎損傷的嚴重腎實質疾病,均應盡早進行腎活檢,以便早期明確病因診斷。
1、積極控制原發病因、去除加重急性腎損傷的可逆因素
急性腎損傷首先要糾正可逆的病因。對於各種嚴重外傷、心力衰竭、急性失血等都應進行相應的治療,包括擴容,糾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和控制感染等。停用影響腎灌註或腎毒性藥物。注意調整藥物劑量,如有可能檢測血清藥物濃度。
2、血液凈化治療
血液凈化在急性腎衰竭的救治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常用模式有血液透析、血液濾過和腹膜透析三大基本類型。對糾正氮質血症、心力衰竭、嚴重酸中毒及腦病等症狀均有較好的效果,近年來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應用,是其死亡率大大下降。
3、控制感染
一旦出現感染跡象,應積極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可根據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對腎無毒性或毒性低的藥物,並按eGFR調整劑量。
1、調養五臟
平素起居、飲食有節,講究衛生,避免外邪侵襲,尤其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和地區更應加強預防措施;不過食辛辣炙皇厚味,以免滋生濕熱;調暢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氣血暢達而避免產生氣滯血瘀;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防禦能力。
2、防止中毒
有關資料表明,20%一50%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是由藥物引起,還有部分因接觸有害物質所致。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和接觸對腎臟有毒害的藥物或毒物。若屬意外服用或接觸應及時發現和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