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功能衰竭在病理上有腎小管壞死和修復兩個階段,atn的最大特點是腎功能可以恢復正常,這個過程包括損傷細胞的恢復,壞死細胞腔內管型的清除,細胞再生,最終使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全部恢復,急性腎衰竭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的共同規律,一般分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
1.1、少尿期
大多數在先驅症狀12-24小時後開始出現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無尿。一般持續2-4周。
可有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呃逆、頭昏、頭痛、煩燥不安、貧血、出血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代謝產物的蓄積: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現代謝性酸中毒。
電解質紊亂:可有高血鉀、低血鈉、高血鎂、高血磷、低血鈣等。尤其是高鉀血症。嚴重者可導致心跳驟停。
1.2、多尿期
少尿期後尿量逐漸增加,當每日尿量超過500ml時,即進入多尿期。
此後,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達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雖增多,但腎臟清除率仍低,體內代謝產物的蓄積仍存在。約4-5天後,血尿素氮、肌酐等隨尿量增多而逐漸下降,尿毒症症狀也隨之好轉。
1.3、恢復期
尿量逐漸恢復正常,3-12個月腎功能逐漸復原,大部分患者腎功能可恢復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數患者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2.1、血液檢查
有輕、中度貧血。血肌酐和尿素氮進行性上升,如合並高分解代謝及橫紋肌溶解引起者上升速度較快,可出現高鉀血症(大於5.5mmol/l)。
2.2、尿液檢查
外觀多渾濁、尿色深。尿蛋白多為-~+,常以中、小分子蛋白為主。尿沉渣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上皮細胞管型和顆粒管型,並可見少許紅白細胞等,尿比重常在1.015以下。
2.3、影像學檢查
以B型超聲檢查最為常用,急性腎衰竭時腎體積常增大、腎皮質可增厚,而慢性腎衰竭時腎體積常縮小、腎皮質變薄。
2.4、腎活檢
是重要的診斷手段,對臨床表現典型的ATN患者一般無需做腎活檢。對於臨床表現符合ATN,但少尿期超過2周或病因不明,且腎功能3-6周仍不能恢復者,臨床考慮存在其他導致急性腎損傷的嚴重腎實質疾病,均應盡早進行腎活檢,以便早期明確病因診斷。
3.1、適量飲水
急性腎衰竭透析期間,大部分患者一天中的尿量是低於正常人的,導致身體出現浮腫狀態,這個時候醫生會限制患者每天的飲水量。因為過量飲水,會導致浮腫、高血壓升高和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甚至會加重病情的惡化,所以患者必須控制每天的飲水量。
3.2、適量食用蛋白質
在進行血液透析時,身體內會丟失部分蛋白質,因此很多患者會刻意多補充蛋白質。但是過多的攝取蛋白質會加重患者的氮質血症、高脂血症的發生,嚴重者還會危害生命,所以對於蛋白質的食用要適量。
3.3、適量食用含鉀、鈉的食物
對於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很多患者會出現少尿症狀,其體內的血鉀、血鈉水平也比正常人高出很多,如果再過量食用含鉀、含鈉食物,對於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對於含鉀、含鈉食物的食用要注意。
1、腎前性急性腎功能衰竭
由於全身有效血容旦下降。腎血流量下降導致腎臟缺血。但腎臟本身尚未發生器質性損壞,見於脫水、電解質紊亂、心功能不全、各種原因所致休克。
2、腎後性急性腎功能衰竭
各種原因的急性尿路梗阻使腎間質壓力增高。腎臟腫脹、反射性腎血管收縮使腎缺血,濾過停止或減少。見於雙側尿路結石、腫瘤壓迫、攝護腺疾息、手術意外使輸尿管誤紮等。
3、腎性急性腎功能衰竭
腎臟長時間缺血、缺氧導致急件腎小管壞死(ATN)。
某些重金屬、抗生素及其他腎毒性物質直接作用於腎小管細胞或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1、調養五臟
平素起居、飲食有節,講究衛生,避免外邪侵襲,尤其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和地區更應加強預防措施。
2、防止中毒
有關資料表明,急性腎功能衰竭是由藥物引起,還有部分因接觸有害物質所致。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和接觸對腎臟有毒害的藥物或毒物。若屬意外服用或接觸應及時發現和及早治療。
3、防治及時
一旦有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原發病發生,應及早治療,注意擴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恢復循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