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是腎臟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腎臟的病變。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又稱“高尿酸血症”,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致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但發病有明顯的異質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現為急性關節炎、痛風石、慢性關節炎、關節畸形、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尿路結石。
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謝異常引起,常與肥胖、糖類脂類代謝紊亂、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發生,繼發性痛風則由某些系統性疾病或者藥物引起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形成、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以及在病程後期出現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實質病變。
2.1、年齡因素
年齡大的人比年輕的人易患痛風,發病年齡約為45歲左右。不過,由於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營養過剩,運動減少,痛風正在向低齡化發展。現在30歲左右的痛風患者也很常見。
2.2、性別因素
男人比女人易患痛風,男女發病比例為20:1。而且,女性患痛風幾乎都是在絕經以後,這可能與卵巢功能的變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變有一定的關系。
2.3、體重因素
肥胖的中年男性易患痛風,尤其是不愛運動、進食肉類蛋白質較多、營養過剩的人比營養一般的人易患痛風。
2.4、飲食因素
進食高嘌呤飲食過多的人易患痛風,貪食肉類的人比素食的人易患痛風,酗酒的人較不飲酒的人易患痛風。
3.1、機能障礙
痛風如果沒好好治療,則長期持續高尿酸血症,會使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沈淀在腎臟內,造成痛風性腎臟病,或引起腎機能障礙。
3.2、缺血性心臟病
所謂缺血性心臟病,是指輸送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硬化或阻塞,以致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礙,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壞死,主要有狹心症及心肌梗塞,這就好像自來水管一樣,由於污垢阻塞的關系,水管口徑愈來愈小,終致水流量減少或完全不通。
3.3、腎結石
根據統計,痛風病人出現腎結石的機率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於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鹼度越酸,越容易發生結石,因此必須多暍開水、服用小蘇打以防止腎結石之發生。
3.4、肥胖症
由於經濟快速成長,糧食充足,因此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肥胖不但會使尿酸合成亢進,造成高尿酸血症,也會阻礙尿酸的排洩,易引起痛風、合並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其主要原因為經常暴飲暴食,因此肥胖者應減肥。
3.5、高血脂症
痛風的人較常暴飲暴食,且多有肥胖現象,因此合並高血脂症的很多,這與發生動脈硬化有很密切的關系。
限制嘌呤的攝取:患者應長期控制高嘌呤的食物攝取,如動物內臟、海鮮、肉湯等。
合理提供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因蛋白質可與核酸結合成核蛋白,最後降解為嘌呤,所以蛋白質供給應稍低,並以植物蛋白為主;脂肪可減少尿酸的正常排出,應適當限制。糖類有抗生酮的作用和增加尿酸排出傾向,故應是能量的主要來源。但果糖可以促進核酸分解,增加尿酸的生成,應減少攝取。
足量的維它命和礦物質:多供給蔬菜和水果等鹼性食物。因鹼性食物可提高尿酸鹽的溶解度,有利於尿酸排出。另外蔬菜和水果含有維它命C和B可促進組織內沉積的尿酸鹽溶解,有利緩解痛風。痛風病人常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故應限制食鹽,每天2-5g。
多飲水:每日攝取液體量應在2000ml以上,以促進尿酸的排出,預防結石形成,可在睡前或半夜飲水,以防尿濃縮,但腎功能不全時水分攝取應適當。
1、多飲水少喝湯
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洩,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後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
2、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鹼平衡。
3、多吃蔬菜少吃飯
多吃菜有利於減少嘌呤攝取量,增加維它命C,增加纖維素、少吃飯有利於控制熱量攝取,限制體重減肥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