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良性攝護腺肥大症患病率的主要困難在於缺少共同的定義。根據屍檢,經組織學診斷為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的患病率在31~40歲的男性中為8%,51~60歲的男性增加到40%~50%,年齡>80歲的男性發病率超過80%。根據臨床標準,即攝護腺容積>30ml和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高,在55~74歲沒有攝護腺癌的男性中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的患病率為19%。而如果用攝護腺容積>30ml,評分高,最大尿流率<10ml s="">50ml作為標準,其發病率僅
病因不明,可能與隨年齡引起的激素改變有關。攝護腺尿道周圍區域內出現的多發性纖維腺瘤樣結節可能源自尿道周圍腺體,而不是發生在真正的纖維肌性攝護腺(外科包膜),後者被不斷生長的結節擠到一旁。肥大症可累及攝護腺側壁(側葉肥大症)或膀胱頸下緣組織(中葉肥大症)。組織學上該組織是腺體,間有不同比例的纖維基質
當攝護腺部的尿道管腔受損時,尿液流出逐漸受阻,同時有膀胱逼尿肌肥大,小梁形成,小房形成和憩室。膀胱排空不完全引起尿淤積,易發生感染,膀胱(見下文慢性攝護腺發炎)和上尿路有繼發性炎症變化。尿淤積易形成結石。長期梗阻,即使是不完全性梗阻,亦能引起腎盂積水並損害腎功能
因膀胱排空不完全和快速再充盈引起進行性尿頻,尿急和夜尿。尿流和力量變小,出現排尿躊躇和間斷。繼而可能出現排空不完全的感覺,尿末淋瀝,幾乎持續發生充溢性尿失禁或完全尿瀦留。盡力排尿可引起攝護腺尿道和膀胱三角的表淺靜脈充血,血管破裂出現血尿。長期逼尿,不活動,受寒,使用麻醉藥,抗膽堿能藥和擬交感神經藥或飲酒,均可加速發生急性完全性尿瀦留。症狀可用美國泌尿科協會七個問題的症狀評分進行定量的檢查
直腸指檢攝護腺常肥大,橡皮樣質地,中溝往往消失。但直腸指檢查出的攝護腺大小有可能被誤導。直腸檢查小的攝護腺,可能已足夠大引起梗阻。體檢時可捫及或叩到膨脹的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