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補陽”反映了他治半身不遂等症在立法方面重視補陽補氣。如果說人身有十分元氣,因氣虛,傷及幾分元氣則病,此方力求恢復受損之元氣。中風是危難重病,死亡率相當高,完全康復的可能較小。補陽還五湯施治,與歷史上多種名方相比,具有若幹優勢,能使雜病中風的臨床療效明顯提高。
其二,補陽還五湯是在王氏深刻理解半身不遂病因、病機的基礎上所擬訂的一個效方。我們在臨證中遇到不同症情的中風病證,基本上可用此方加減論治(急性發病時例外),使醫生易於掌握。
其三,補陽還五湯選藥和主藥用量有特色。此方首味藥是黃芪,治重補陽益氣,其餘諸味,主要是活血通絡。根據今人運用此方的經驗,此方尤適宜於腦梗塞後遺之半身不遂等證,可以說基本上具有通治效方的特色。
2、補陽還五湯方劑組成及用法
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名醫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幹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生黃芪四兩(30-60克)歸尾二錢(10克) 赤芍一錢半(10克) 地龍一錢(去土)(10克) 川芎一錢(10克) 桃仁一錢(10克) 紅花一錢(10克) 水煎服。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風一錢,服四五劑後去之。如已病三、四個月,前醫遵古方用寒涼藥過多,加附子四五錢。
3、補陽還五湯方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3.1、本方證是由於氣虛血瘀所致,以正氣虧虛為主,原書稱為‘因虛致瘀’,故生黃芪用量宜重(可從30~60g開始,效果不顯,再逐漸增加),祛瘀藥宜輕。
3.2、使用時,以病人清醒,體溫正常,出血停止,脈緩弱者為宜。
3.3、使用本方,需久服緩治,療效方顯。愈後還應繼續服用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1、中經絡
1.1、風痰入絡: 祛風化痰通絡——真方白丸子。
1.2、風陽上擾: 平肝潛陽,活血通絡——天麻鉤藤飲。
1.3、陰虛風動: 滋陰潛陽,熄風通絡——鎮肝熄風湯。
2、中臟腑
2.1、痰熱腑實: 通腑瀉熱,熄風化痰——桃仁承氣湯。
2.2、痰火瘀閉: 熄風清火,豁痰開竅——羚角鉤藤湯。
2.3、痰濁瘀閉: 化痰熄風,宣鬱開竅——滌痰湯。
脫證(陰竭陽亡):回陽救陰,益氣固脫——參附湯合生脈散。
3、恢復期
3.1、風痰瘀閉: 搜風化痰,行瘀通絡——解語丹。
3.2、氣虛瘀絡: 益氣養血,化瘀通絡——補陽還五湯。
3.3、肝腎虧虛: 滋養肝腎——左歸丸合地黃飲子。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主要殺手之一,在城市居民中,腦卒中的危害性遠大於惡性腫瘤和心臟病,但受到的重視程度遠遠低於惡性腫瘤和心臟病。目前的腦卒中發病率是120-180/10萬人口,每年因中風死亡人的數超過150萬,存活的腦卒中患者達700萬人,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常住人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都是卒中的危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的防治。
但目前,人們對於這些危險因素的認識遠遠不夠,所以每年仍有將近250萬腦卒中的新發病例。發作時病情兇險。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要預防因衰老引起的血管退行性變窄、變脆、曲折和高血脂、腦動脈硬化、血液流變異常引起的突發中風。這類中風,身體往往沒有突出明顯的變化,但是,留意觀察還是能夠發現一下這些反常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