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其他研究發現,排卵期時女性更喜歡粗線條的異性臉龐,或者說當她們尋找短期關系時,傾向男人味更重的異性,當她們選擇長期伴侶時,柔和的面孔則更受歡迎。
這種順應進化論觀點的解釋顯然與岡斯達特的新研究結果吻合。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兩性關系專家曼紐斯·恩奎斯特說:在社交場合和進化心理學領域,有一條科學共識,女性從伴侶之外的其他男性身上可能獲得更好的基因,但是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仍然不足。
基因選擇VS情感傷害
岡斯達特的研究認為,女性確實可能從與伴侶之外的男人的性關系中獲得基因優勢,但是不忠敗露可能造成嚴重傷害,為了最大程度享受基因優勢,又避免造成感情傷害,岡斯達特推測,女性於是在排卵期(可受孕時期)對其他異性產生更濃厚性趣。
岡斯達特和他的小組對51名婦女進行了問卷調查,(分別在她們的排卵期和非排卵期)24名婦女稱她們有單一的異性夥伴,7名婦女稱她們沒有固定但有重要異性夥伴。
研究小組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前對其他男人的吸引力和好感增加,而對她們的主要伴侶的興趣維持不變。
有固定或主要異性伴侶的婦女還反映,在排卵期,她們的異性伴侶對她們的注意力至少提高30%,並伴隨壟斷行為:比如不時打電話追問她們的行蹤。
岡斯達特說:那些對其他男人產生較濃厚興趣的女性的伴侶似乎也更加警覺。
然而被調查的女性中並沒有人報告對伴侶不忠,恩奎斯特認為這削弱了他們提出的進化論解釋。
岡斯達特承認,他不知道男人們從哪裡得到了線索,並采取反應,也許在他們的伴侶的氣味或者視覺信號中隱藏著微妙的線索,或者是對行動的直接反應,因為看出伴侶對其他男人的興趣。